漫畫/陳春鳴羊城晚報記者 陳曉璇
  教育部最近公佈的一則“名師校長輪崗制度化”政策,使名校學位房再成坊間熱議的話題。
  優秀教師流動制度化,可謂當下官方緩解“擇校熱”的一齣妙計。假如真的能推行,或許能給當今高企不下的學位房降溫。
  然而,讓教師流動起來並非易事,只有讓人真正“看得到”優質師資實實在在的流動,被高價學位房“綁架”的家長們才能得“解放”。
  教師被動流動三原因
  從全國層面來看,關於教師流動的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。在這此後的15年間,國家先後出台了與教師流動相關的13個政策文件,以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。
  比較大力度強調教師流動的政策是2010年制定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,還有2012年《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》、《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》等的頒佈實施。用教育部相關官方的觀點來概括,那就是要讓教師從“學校人”變成“系統人”。
  不過,從全國率先推行教師流動的部分試點城市來看,教師的流動多是被動的。原因有三:
  一是為了緩解“擇校熱”的教師流動,並不是同一平臺的流動,而是讓名校校長老師流動到弱校或差校,這樣一種從“高處往低處走”的有落差的流動,難免讓教師在心理上有一種失落感,容易有抵觸情緒。
  二是教師擔心“流出去”後“回不去”。對於短期的流動交流,有些教師覺得可以接受,但他們更多顧慮的是沒有制度保障的流動,會是“單向”的轉移,一去不復返。
  三是“低就”的流動不能換來“高配”,說白了就是流動到了弱校或差校,如果職務、職稱等沒進步的話,那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激勵作用。
  可見,政府部門在出台教師流動相關文件時,應該多考慮教師們的思想顧慮和感受。名師校長也是普通人,不能忽視了他們平凡的需求。 編輯:王銳
   1  
  穗已有千名教師流動
  一年前,同樣的開學季,廣州市教育局出台了《關於促進廣州市義務教育師資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》(征求意見稿),明確要求廣州中小學校之間老師要流動起來了——專任教師按照不低於本校專任教師總數5%的比例進行交流,骨幹教師按照不低於10%的比例進行交流;校長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職10年的,原則上交流到其他學校任職……此舉旨在縮小校際教師間的水平差距,通過均衡師資來均衡教育資源,由此消除市民看待名校和差校的有色眼鏡。
  記者採訪瞭解到,在過去的一年中,雖然教師流動運作起來難度很大,但廣州市各區都在想方設法響應政策,積極地做好教師流動工作。據統計,目前全市大約有1000多名教師成功流動起來。
  不過,相對於廣州市12區的中小學來說,1000多人的流動教師顯得很是杯水車薪。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強表示,最近將召開廣州市教師流動的座談會,解決實施當中的問題。
  “流動”一年房價仍堅挺
  而在廣州發起教師流動這一年當中,廣州房價也出現了一波微跌,但市區學位房的價格卻逆勢漲價,價格依舊堅挺。
  以越秀區入讀東風東路小學的東風廣場學位房為例,今年初該小區的二手學位房均價是44878元/平方米,但到了今年的5月份,最高價達51725元/平方米;5月份錦城花園一套88平方米的住宅成交價為410萬元,單價46750元,比今年年初同類物業的均價高出2000元。天河區的學位房價格同樣是屹立不倒。
  家長們之所以仍然青睞學位房,原因就在於教育資源的分佈不均,使得眾人對名校資源仍“虎視眈眈”——要讀名校必須靠高價擇校、天價學位房等手段來解決。
  家長們追求名校,看中的是學校的牌子,還有學校的老師。如果教師真正流動起來,那麼名校也就只剩下一個“殼”了,家長們就沒有必要忍痛花高價買學位房了。 編輯:王銳
  
  流動須打破區域界限
  當然,假如教師真正的流動起來的話,也未必能真正緩解擇校熱。
  在廣州市去年出台的這份關於教師流動的文件中,5%的教師流動只是在區域內進行,從目前教育部到地方的規定,都是明確只是實行“區域內教師的流動”。
  要知道,目前廣州市各區的教育資源也極其不均衡,高價的學位房也是集中在越秀、天河等中心城區,如果這些區內的教師能打破“界限”流動,那家長們就不會花高價買學位房了。
  對那些番禺、白雲等區域的市民來說,他們看中的是老城區的優質教育資源(包括教師),如果優質師資流動不到他們那裡去,對他們來說擇校還是必不可少的。所以教師的流動必須打破區域的界限才行。
  加大投入勝過拉郎配
  此外,還應該考慮到教師自身的因素。從錶面上來看,擇校的關鍵在於擇師。如果家附近的普通學校突然來了一位名校校長,還有名校老師,或許很多人會選擇留下來就近入學。這當然就是教師流動想要達到的最佳效果。
  然而,如果流動來的校長或名師,對組織的“拉郎配”有抵觸心理,甚至消極應對,那教師流動制度將顯得蒼白無力。
 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依據的。根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研組一項調查顯示:72.7%的校長認為交流來的教師不是學校所需要的,40.36%的校長認為交流來的教師不好管理,36.18%的校長認為流動不利於教師隊伍穩定。俗話說“強扭的瓜不甜”,強行流動的老師可能也得不到原來想要的效果。
  怎樣才能讓教師流動的心理落差沒那麼大?可能還是得從根本的教育均衡先做起,加大教育投入是前提。縮小城鄉間的教育差距,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,填平了“窪地”,此外,還應該讓老師的薪酬均衡起來,無論是在名校還是弱校,老師的收入不能有太多的差別。編輯:王銳
  (原標題:名校師資流動學位房會降溫嗎?穗已有千名教師流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wbmeq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